Wednesday 2 July 2014

儿童故事的特征



(一)完整连贯
       生活事件的完整性与连贯性是构成故事的基本前提。因此,儿童故事要能反映事件产生的原因、事件曲折的发展过程,以及事件最后的结局等。换言之,儿童故事要反映出特定矛盾冲突的发生、发展和转化的全部过程。
        为什么说“山上有座庙”不能构成一个故事?就是因为它没有完整的情节,没有连贯发生的事件,没有高潮起伏的过程,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事例。只有完整性的故事才吻合儿童的阅读心理。
      

(二)生动有趣
       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吸引儿童注意并引领他们进入故事情境,进而走进文学世界的重要条件。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环环相扣,循序发展,形成了故事的情节。情节的生动有趣在儿童故事中则表现为事件发展过程的新奇有趣、惊险曲折、活泼变幻、温暖动情等,它使故事在小读者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。
       例如方卫平《儿童文学教程》中举了法国作家艾斯库迪叶的《云端掉下一只烤鸡来》,就用了铺垫手法展开叙述故事,营构出现惊险曲折的情节,而设悬释悬使故事紧紧抓住了儿童读者的注意,起伏有致,新奇有趣的情节,使小读者读之入迷,读后难忘! 
       儿童故事生动的情节与有趣的内容常常是相辅相成,互融互渗的。事件本身的有趣可能造就情节的生动,而生动的情节又能增添故事的趣味。而趣味性依托于作品的情节、人物的语言和行为,以及作品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得到突现,从而给儿童读者带来笑声,引起他们阅读或听讲的兴趣。例如捷克作家艾·彼齐什卡的《六个娃娃七个坑》,就利用孩子数数常常不数自己的特点设置悬念,使故事波澜迭起,充满了幽默、风趣和滑稽,富有喜剧性的情节营造出快乐的阅读效果。

(三)语言口语化与生活化
       儿童故事的接受对象偏于低学段儿童和低龄儿童。这一阶段的儿童因其对语言文字掌握的有限而在接受故事作品时,需要借助成人讲述的帮助。于是,聆听故事便成为特定年龄阶段儿童文学接受的主要特点。与这一特点相适应,儿童故事的作者在对孩子们讲述故事时,便要考虑用最接近儿童生活的语言将他们引入故事的情景,在故事的叙事中让自己成为与小读者面对面交流对话的讲述者。于是,口头文学的叙事特点在儿童故事中便成为一种必然。这种特点,自然地拉近了作者和小读者的距离,在成人讲述故事时,能使讲述者自然地取代故事的叙述者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